“十三五”期间,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三场槽子村发生了许多变化,国家扶贫政策进了村,乡村振兴战略激发了群众奔向幸福美好生活的热情。建扶贫车间吸纳当地妇女就业;建设养殖小区,发展特色养殖;加大技能培训,拓宽农牧民就业渠道……农牧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2014年,三场槽子村被列为自治区级扶贫重点开发村,全村建档立卡户共198户746人。2016年底,村里完成整村脱贫任务。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4595元。
整治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三场槽子村,具有哈萨克族特色风格的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每条主路设置一个船式垃圾箱。
“以前走在路上,鞋子沾满灰尘,碰上下雨天,又脏又乱,气味难闻,环境差。现在道路硬化,村庄美化,村民也不乱扔乱倒垃圾了。”在外打工、回家探亲的村民阿吾巴克尔·苏来曼看到家乡的变化,感慨地说道。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是关键。三场槽子村在上级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加快路网改造,积极实施道路亮化、村庄环境绿化美化工程建设,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300平方米文化小广场,修建辅道,改建254座卫生厕所,安装180盏路灯,为216户农牧民改造庭院围墙,建设牲畜集中养殖区。
与6年前相比,村里街道干净了,庭院美丽了,基础设施完善了,村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为脱贫致富凝聚起强大合力。
建扶贫车间,在家门口就业
“过去,我就在家操持家务、看孩子;现在,我在扶贫车间工作,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生活越来越好了。”三场槽子村妇女库腊依·胡尼亚孜说。
库腊依·胡尼亚孜是北庭镇三场槽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月花制衣公司在村里建扶贫车间,库腊依·胡尼亚孜成了公司一名工人。随着缝纫机针线上下翻飞,她过上了既能上班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小孩的日子。
2017年10月,月花制衣公司响应国家号召,在三场槽子村开办扶贫车间,吸纳当地妇女就业。目前,在扶贫车间从事缝纫、刺绣的村民有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劳动力45人,人均年收入3万元左右;掌握刺绣技术的牧民也可在家接单作业,月工资1800至2500元。
致富路子宽,人人有钱赚
以前,村民哈再孜·努尔霍江靠养几只牛羊生活,日子不好过。2017年6月,在当地政府组织下,哈再孜·努尔霍江到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公司打工,现在每月工资8000余元。
为了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北庭镇加强政策扶持,强化技能培训,由政府牵线搭桥,组织安排富余劳动力就业,让全镇1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家有事干,371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人人有钱赚。
目前,三场槽子村正从以前的‘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向着‘一家多人就业,全家合力增收’转变,村民的口袋越来越鼓,百姓的心里越来越甜,幸福的笑容绽放在每个人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