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里绿油油的番茄苗正茁壮成长,青贮玉米等作物种子运进了农户家,西门塔尔肉牛在圈舍里哞哞欢叫……庭州大地上,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正劲。
2020年,自治州按照“稳粮、优棉、强种、扩畜、精果、增饲草、兴特色”的思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发展加工番茄、蔬菜、籽用瓜、中药材以及木垒鹰嘴豆、老龙河西瓜、吉木萨尔红花等具有地理标志的地方特色作物,特色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141.6万亩,较去年增加3.6万亩,成为富民强州的重要产业。
春潮涌动、万物复苏。“十四五”开局起步之际,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昌吉州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州将持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各县市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依靠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发展带动,抓好特色农作物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州特色农作物面积达到175万亩以上,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谋划: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春节前夕,走进木垒县东城镇四道沟村,这里一片银装素裹,白雪将田野、村舍覆盖,但两座百合大棚里却透出春的暖意。
掀开门帘,只见眼前一片葱绿,长在植株顶端的花蕾含苞欲放。百合大棚的主人是四道沟村村民雷静,她曾在木垒县百合种植基地种植过花卉,非常看好种植百合的前景。去年6月,她引进优良品种,回村种植百合,经过不断摸索、精心管护,俏丽的百合花终于就要绽放笑脸。
“百合花种植技术要求不高,在大棚内种植的关键是掌握好棚内温度和湿度,通过控制温度可以调整花期。我的两个大棚共种植1万多株百合,通过控制温度确保百合在销售旺季开花,一定能卖上好价钱。”雷静说。
为振兴乡村经济,在稳住粮食基本盘的同时,我州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将大田请进大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绿色农业纵深发展,通过提升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十三五”期间,自治州科学审视农业产业发展的弱点、难点、痛点,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要求、探索新思路,找准农业产业发展的切入点、突破口、增长点,持续厚植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高效经济作物综合效益逐年提升,建成高标准农田208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5%,农牧民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达到80%以上,培育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93个。
目前,我州形成了加工番茄、蔬菜、籽用瓜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无缝衔接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一二三产融合“智慧行”
今年春节,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的有机面粉在天猫旗舰店、京东商城等平台火热上线,成了抢手货,预计全年销售额可以达到4000万元以上。
一粒小麦从田间到车间,走上了人们的餐桌,让农产品身价倍增。去年以来,腰站子村以小麦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线,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产业开发和产业融合新路径,规划建设有机产业园、手工挂面厂和面粉厂,推出了富硒面粉、有机面粉、黑小麦面粉等系列特色产品,实现三产协同发展,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式灵活多样,形式不拘一格。
位于昌吉市滨湖镇的新疆朗青畜牧有限公司打造新疆唯一一家国家级休闲观光示范牧场,以种植养殖、乳制品加工、绿色食材供应为主,将奶牛粪便干湿分离后加工处理成有机肥,用于牧场果蔬种植,形成循环农业产业链。
近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朗青畜牧将重心转移到了三产发展上,陆续打造了奶牛科技馆、奶牛公园、果蔬采摘园,开展科普展示、萌宠互动、农事体验等活动,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
一、二、三产业融合“智慧行”,农业活力大增。2021年,我州农业部门将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农牧业产业园、企业集团、规模农牧场和合作社;扶持一批为农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完善生产体系、农业经营体系、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岐峰农贸、泰昆集团等10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及中德农业等69个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贷款贴息等乡村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一、二、三产业高效融合发展。
未来: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2020年“十一”长假期间,在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的新疆农业博览园智慧农业展示馆里,LED光源栽培、无土栽培、管道式栽培等农业种植新技术让游客啧啧称奇。
去年,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对博览园部分场馆进行了提升改造,游客可以现场观看机械播种、催芽、育苗以及清洗、消毒、杀菌等流程,体验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
以现代种植为发展方向,做大现代设施农业。近年来,我州各级农业部门围绕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以品牌塑造农业,以科技提升农业,以改革激活农业,以农业科技和设施装备为支撑,以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为保障,围绕提高农业竞争力核心目标,着力培育农业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探索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十四五”时期,自治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确保粮、肉、奶、蛋等主要农业产品有效供给,基本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制度框架,初步实现质量高、效益高、生产率高、经营者素质强、科技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更强、农民更富的目标,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发展如棋局,起步最关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昌吉人踌躇满志,阔步前进,为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社会和谐、幸福美好家园继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