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山海情》在全国热播,这部电视剧讲的是福建莆田援建宁夏西海固的故事。看了这部电视剧让我既感到亲切又很感动,因为我们县也是福建莆田的对口援建地区,而且也有一个对口的援建村。和电视剧里“闽宁村”的村名“闽”代表福建,“宁”代表宁夏一样,我们这里的援建村叫“闽玛生态村”,“闽”代表福建,“玛”代表玛纳斯。我亲眼所见,这个由福建援建的牧民定居村,由一条荒山沟变成了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美丽生态村。
2010年春,我调到山区的旱卡子滩乡派出所工作。刚到那里时,乡政府所在地的西边是一条荒无人烟的黄土沟,也正是在那一年,这里被定为福建对口援建扶贫开发的牧民定居点。
在旱卡子滩乡工作的三年里,我目睹了施工队在这条荒山沟里盖起了一幢幢由福建对口援建的安居房,亲眼看着深山里的牧民和安置移民车载马驮一户户地迁入新居,看着他们在屋边种树、在门前种花种菜,看着袅袅炊烟在这片荒山沟里升起,看着村里的孩子们可以到几百米之外的学校、幼儿园去学习。
当年,为了美化环境,我们和乡政府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曾帮着村民打扫过卫生、修整过庭院,每年都在定居点周围的荒山坡上种草种树种花。
十几年过去了,这个定居点周围曾经的荒山坡都已披上了绿装,牧民们黄墙红顶的安居房早已掩映在一片绿荫丛中。定居点内道路两边的果树已挂满果实,路人随手可摘,品尝果实的香甜。村民房前屋后鲜花盛开,小院中果蔬青菜绿满田畦。
曾经杳无人烟的荒山沟变成了牧民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变化的不仅仅是自然环境,还有这里人们的观念。
福建对口援建闽玛生态村,不仅在这里盖了安居房,援疆干部还与这里的村民结了亲戚,帮助村民致富。他们给村民传授蘑菇种植技术、改良水稻品种,向内地推销这里的农产品,发展当地的旅游产业。
十年援建,援疆干部和当地居民结下了水乳交融的深厚友谊。现在居住在闽玛生态村的村民,只要听到村里来了操福建口音说话的人,就知道是谁家的亲戚来了,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互致问候,围着他们嘘寒问暖。
村民们学习福建技术人员带来的蘑菇种植技术,种植着他们带来的水稻新品种。他们端出自己家的美食,和亲戚一起喝着福建的茶,听着他们讲述自己的家乡,在西北的晴空下,感受江南的绵绵细雨,在冰天雪地里,想象南方的春暖花开。
对这里的村民来说,福建莆田不再是遥远而陌生地方,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了,见识更广了。
后来,因为工作关系我调离了旱卡子滩乡,但是我每年都会找机会回去看看,每一次见它的感觉都大不一样。经过时间的打磨,这个村庄渐渐脱去了新建时才有的那种簇新的生涩感,变得温润柔和宁静安详,并生出属于它自己的别样风情,与周围的一切浑然一体,让人忘记它是个才从荒山沟中建起的新村,似乎这个村庄早已长长久久地存在于此。
每一个地名的诞生,都会有它的历史沿革,那些源远流长的地名,我们在追根溯源时,会大概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但那些温暖的细腻的活生生地改变着人们内心世界的生活细节,却早已被湮没在时间的尘埃里,让我们无从探查。
闽玛生态村的诞生成长过程,生动地向我们演绎着一个地名的诞生和它所蕴含的丰富的内容。让我们亲身感受着它在成长过程中每一寸时光里所发生着的鲜活的细节,让我们体味到生在其中的人们与这个时代息息相关的喜怒哀乐。
历史可以告诉未来,现实也可以让我们回望过去,也许时过境迁后,历史也将会把在这里曾经发生过的记忆变成尘埃再次湮灭,但不论时光如何流失,闽玛生态村这个村名和它所记录的这段历史,却会因着这个村庄的存在而一直存在。
闽玛生态村见证着福建对玛纳斯的对口援建,见证了国家对新疆各族人民的关爱,见证着各民族互帮互助、甘苦与共,一步步走向共同繁荣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