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关系着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昌吉回族自治州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到社会发展成果。
从土坯房到筒子楼,再到如今更有品质的居所,从计划分配到自由择业、自主创业,昌吉州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系统,织就了一张坚实细密的民生兜底网,为百姓幸福加码。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博斯塘乡刺绣服装产业园电脑绣花车间,绣娘在调试设备。
落实惠民举措 实现住有所居
家住昌吉市锦绣江南小镇的张根生在昌吉生活了60多年,是这座城市发展变化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张根生清楚地记得,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昌吉市还是个小县城,城区很小,只有解放路、延安路、大寨路(现已更名为北京路)等几条主要街道。那个时候,城区街边多是土坯房。1980年,延安北路边上建起了一栋4层高的楼房,这也是城区第一栋住宅楼。
1990年,昌吉州有了房地产开发企业。1998年至2017年,全州商品住房完成投资711.74亿元,竣工量达到5654.19万平方米。2018年底,昌吉州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了51.74平方米。
自2008年国家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来,到2018年底,昌吉州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合计开工约14.54万套(户),全州实施农村安居工程9.34万户。
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实惠:从“忧居”到“优居”,从“将就”到“讲究”,从希望到兴旺。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照壁山乡河坝沿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老师在教授村民制作香芋卷。
精准扶持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9月20日,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阿克喀巴克村,牧家乐大门敞开,毡房里挂着胡杨绣。一面面文化墙上,列着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村委会大院广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幅新农村的画卷铺展开来。
走进村子里的阿里食品厂生产车间,31岁的美热姆汗穿着洁白的工作服,正在搓麻花,不时和身边的同事们说笑。而在2017年之前,她还是经常愁容满面的,因为丈夫患病失去劳动能力,家中有两个孩子,养家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家中15亩地,她以每亩地60元承包给了别人,自己则出去打工增加收入,一家四口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2017年,她变为工人有了固定收入后,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如今她每个月工资2200元,再加上低保金和草场补贴,一年收入可以达到4万多元。
拔穷根,甩穷帽,奔小康。数据显示,2014年初,自治区认定昌吉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10户14688人,分布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阜康市的39个乡镇、188个村;确定昌吉州10个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村。2016年底,经自治区脱贫攻坚核查验收和第三方评估,昌吉州在全疆率先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扶贫开发重点村全部脱贫。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95元增加到2018年的17316元,增长181.3倍,年均增长13.9%。
为巩固脱贫成果,2018年10月,根据自治区要求,昌吉州开展了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工作。昌吉州按照“六个精准”要求,扎实推进“七个一批”增收路径,做到一户一策,精准到人。大力推动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及特色手工业发展,实施提供建设用地、免费建厂等措施,带动311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为巩固提升昌吉州村办工厂自身发展能力和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持续增收能力,今年昌吉州安排250万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支持村办工厂(扶贫车间)发展,截至目前,全州上报16个扶持村办工厂(扶贫车间)发展项目,目前正在对项目进行审核,待审核通过后,对符合条件的村办工厂(扶贫车间)给予3万元至20万元资金支持,促进村办工厂发展壮大。采取“联合培训”“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方式,因村、因人、因时培训,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109人,人均月收入达到2600元以上。
昌吉市庙尔沟乡和谐二村牧民定居点。
多措并举 保障就业创业
9月20日,秋日的暖阳照进玛纳斯县团凤路的美日保健品店,经营者艾孜古丽·阿里木江正在热情地为顾客介绍保健品知识,忙完后她才坐下来和笔者聊起她的创业故事。
艾孜古丽原是一名家庭主妇,2018年6月,在政府的扶持和结对亲戚的帮助下,她开办了保健品店,从家庭主妇变成了职业女性。2018年底,她还参加了昌吉州青年创业企业能力素质提升研修班赴清华大学学习。现在她每个月有近两万元收入,不仅腰包鼓了,头脑也“富裕”了。艾孜古丽经常和朋友、邻居沟通交流,鼓励她们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美好生活。她说:“人不要光坐在房子里,要多学习、多努力,要坚强一点,自己赚钱自己花,我现在好多压力都没有了,心情特别好!”
近年来,昌吉州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以促进各族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目标,全力推进“就业惠民工程”,统筹城乡大就业,着力在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提高就业能力、增加居民收入上下功夫。
围绕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将区域内有影响力的青年优秀创业者、优秀企业家组织起来,州、县(市)均成立了青年创业联合会,建立了青创空间网络信息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创业论坛、沙龙、讲座等活动,选派青年创业者赴清华大学开展创业能力提升培训。
建立昌吉州劳务产业联合会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微信、QQ等平台发布用工信息,使劳务产业联合会搭上“互联网+”的快车。目前,劳务产业联合会共有会员单位253个,其中劳务派遣公司72个,农村劳务合作社138个,农村务工队45个,吸纳劳务人员12196人,形成了村有务工队,乡有合作社,县、州有劳务产业联合会的特色劳务经济发展新格局。